怎么讲呢,说到黄友政,其实大多数球迷以前可能没有关注过这名字,但最近一串国际赛事下来,这小伙子真的成了个“流量密码”式的存在。
要不是这次萨格勒布站的发挥,估计不少人还停留在“哎,国乒又带了一打年轻人去锻炼呗”的刻板印象。
可就是在短短一星期里,黄友政的表现直接来了个“血脉觉醒”,把之前卢布尔雅那站的阴霾,一扫而光。
这到底是一时爆发,还是真的进入了什么全新状态?
三项齐飞、人狠话不多、连番零封对手,这背后是托了运气,还是实力正在沉稳暴涨?
球迷都在问:黄友政,这名字,是不是要被我们牢牢记住了?
先来回忆下,那场让人有点心疼的卢布尔雅那站。
彼时,黄友政顶着“身兼三项”的光环出战,雄心壮志十足,结果呢——男单第一轮负于西班牙的罗伯勒斯,男双和陈垣宇的组合,输给了人高马大的法国勒布伦兄弟,混双和陈熠搭档,则碰壁于张本兄妹手下。
说真的,这种三线全灭式的“一轮游”,对年纪不大的小将来说,打击不小。
要是换作有点玻璃心的,多少可能“心态爆炸”,换个地方怕都不敢抬头进场。
可没想到,一周后舞台换到萨格勒布,人还是那个人,气质已经完全不同。
这一次,黄友政在三线作战的压力中,愣是打出了王者气场。
男单首战,迎面就是世界排名第十的队友向鹏。
你要知道,国乒内战水深火热,哪有谁好对付?
结果呢,黄友政一上来就用11-4、11-8、11-8三个干脆利落的小分,把对面杀到无还手余地。
赛后看着比分,别说观众有点懵,估计向鹏也做梦都没想到,竟然被小兄弟给“零封”了。
说实话,这种气魄和敢打敢拼的劲儿,国乒梯队里真不是每个人都有。
接着第二场,日本男队三号篠塚大登,经验老到、作风硬朗,是日本新一代极具威胁的主力。
黄友政还没给对面缓过神来,上来又是第二发3-0,这次比分甚至和前一场异常接近。
11-8、11-8、11-5,只能说,手感真是热得发烫,感觉怎么打都能中。
是不是状态回勇?显然不只是。
球员技术本就不差,要是心理调节不过关,哪能刚刚“全军覆没”后,立刻原地满血复活?
这里面既有偶然,也包含着巨大努力——就类似于学生平时成绩虽普通,但突然在一场大考中稳定输出个高分,多少人能做到?
说回男双,这次国乒教练组显然做了小调整,把搭档换成直板的薛飞。
一个上旋粘磨,一个锋利连击,组合搭起来感觉很有“化学反应”。
和克罗地亚的泽利科/佩特克,德国的维东斯霍特/贝塔斯迈尔两组欧洲搭档交手时,两场都是3-0,比分上看毫无悬念。
倒不是说对手菜,只是国乒双打的整体套路,和欧洲选手那种暴力对抗型打法构成鲜明互补。
尤其这一轮,黄友政和薛飞的默契在细节中不断闪现,来个抢先上手,再配合几板快节奏偷袭,对面只能一边喘气一边心态爆炸。
说夸张点,就是一种“我知道你想怎么打,可偏偏让你打不出来”的压迫感。
混双线更有点“王炸”感觉。
和陈熠的组合,既有稳定的控场调度,也能突发冷箭追击。
首战对塞尔维亚混双,两个11-4和一个11-8,整体没废话。
关键是1/4决赛碰到亚锦赛混双冠军——户上隼辅/早田希娜,说实话,这可是遇到了“硬茬子”。
打到决胜局,咬到11-9才分胜负。
这种比赛,拼的不是简单的技术,更像在玩心理战。
落一局不慌,连追两局,最后稳健收官。
可以说,不只是体能分配,心理素质、转换节奏、甚至比赛应对的应变力,全面升级。
再看半决赛,遇上港队老江湖黄镇廷/杜凯琹。
先丢一局,后追三局,直接大比分3-1带走。
对面什么水平?奥运四强、世锦赛常年季军,这就相当于“混双领域的顶级天花板”。
一开场输掉,心态一般的选手很容易一溃千里,结果这对年轻组合默契调整,越战越勇。
进决赛不是偶然,而是把暗藏的潜力一口气全挖出来。
有球迷要问了:萨格勒布站是不是水平低点?
确实有大腕缺席,巴西的雨果,法国勒布伦兄弟都没来。
不过你要一口咬定这比赛就是“次级联赛”,那是真的低估了场上的残酷。
张本智和、户上隼辅、篠塚大登、杜达、安宰贤这些名字,哪个不是现役头牌?
而能在多点开花、连续高强度、无休止的背靠背作战里保持稳定,难度可一点不比世界大赛低。
以往小将很容易出现“拉胯疲软”、后劲不足的问题,这回黄友政全程好状态,说明体能提升、调节能力、专注力都在进步。
教练组之所以让他继续三线出战,显然也是出于信任。
不是谁都能顶住卢布尔雅那“一轮游”的压力,转头立刻王者归来。
他其实就是在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:跌倒了别怂,拍拍灰又是一条好汉。
连网友都感叹,“心理韧性强到爆,堪比地板胶!”
说到底,黄友政的崛起并不是偶然。
你仔细看他在萨格勒布站所有比赛,除了混双有过小局失分,其它场次全零封。
前三板抢攻更自信,正反手切换比以往顺滑,和薛飞、陈熠的配合也越合作越有默契。
这种全方位的成长,本质是体系化提升带来的回报。
有的球员只擅长单打单练,到了双打就手忙脚乱,可黄友政属于赛场“多面手”,三路同时推进,抗压能力和技术适应性都快赶上主力层级。
说不定,下次大赛还真能看到他摘金捧杯的场景。
当然,话说回来,接下来的路只会更难走。
男单要碰韩乒绝对实力的安宰贤,男双要和薛飞一起对阵林钟勋/安宰贤这对老搭档;
最刺激的是混双决赛,要和韩乒王牌组合林仲勋/申裕斌硬刚。
怪不得网友都说,打到现在,才真正进入到修罗场。
不过从萨格勒布这一路表现来看,黄友政的心理素质和状态调整能力,已经有质的飞跃。
现在唯一需要的,就是继续保持自信。
毕竟,“状态保持得住,一切才有可能”。
谁说小将就只能陪跑?撑到最后,黑马也是可以逆袭顶流的。
别的不说,看他这波操作,国乒后备军的后备牛肉真不是喊假的。
每个人都在等待黄友政能否走出自己的高光时刻。
说说感受吧,这种从谷底反弹的故事,最容易让人燃起来。
体育世界里,胜败转瞬,心理和状态才是硬通货。
黄友政就像打了鸡血一样,从“全军覆没”到“三线冲冠”,不服不行。
很多职业球员一遇挫折就JV,无数天才最终也只是大器晚成的观众。
他能以如此速度复苏,肯定不是靠玄学。
有汗水,更有骨子里的不认输和执行力——说白了,就是有点狠劲。
国乒需要的正是这类拥有“硬气茬子”的球员。
网友都调侃:要是每个小将都这么卷,国乒未来岂不是“人满为患”,队内循环直接顶级世界锦标赛?
当然,球迷的期待里带着一丝担忧。
毕竟未来还会遇到更强对手,高压之下状态波动是常有的事。
希望教练组继续厚爱,多给机会。
也希望黄友政别飘,继续脚踏实地,打出属于自己的风格。
你怎么看黄友政这波“血脉觉醒”?
要不要来预测一下,他会不会在接下来的硬仗里击败韩国名将,实现多线突破?
欢迎讨论,你认为黄友政的极限在哪里?
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、有益、向上的新闻内容,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,请及时告知,我们将妥善解决。